
作者:高牛探 來源:高牛探房產觀
全文1711字,預計閱讀需3分鐘。
315晚會,再一次把雷軍送上神壇!網友狂刷屏:求你做衛生巾吧!
為啥網友盯上小米?可以說,小米入場,直接“整頓”行業!那假如雷軍殺入房地產呢?
2025年2月27日。
小米雷軍當了一小時中國首富。
2015年1月21日。
當時中國首富,碧桂園BOSS楊帶領莫斌等一眾高管,到訪小米總部雷軍辦公室。
那天,46歲的雷軍創辦小米手機剛3年3個月,他意氣風發對前首富說:
如果不受限制,我可以把房價砍到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
這位“價格屠夫”的財富密碼,不僅藏在手機、汽車和智慧家居里,更藏著一把懸在房地產行業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1
雷軍的房價狂想
早在2014年。
雷軍當著鬱亮王健林一群地產大佬的面,丟擲驚世駭俗的“小米蓋房論”:
讓購房者眾籌買地、按需定製戶型、剔除中間商賺差價,最終讓房價迴歸“地價+鋼筋水泥+稅”的裸成本。
彼時鬱亮被問得啞口無言。
王健林嗤之以鼻:“房地產毛利率才20%,網際網路能革誰的命?”
但十年後的今天,當樓市庫存堆積如山、房企排隊破產時,人們猛然發現——
雷軍當年的狂想,正在成為行業最鋒利的解剖刀。
就像手機行業被小米用價效比顛覆一樣,房地產也需要一場這樣的革命。
當開發商還在研究“滿裝交付”,雷軍似乎已在10年前就看透了樓市本質——
房子不過是另一類“手機”,需要一場“價效比革命”。
2
小米模式的價格屠戳
2013年9月,小米手機3開搶,當時我也熱血澎湃參與,可惜沒搶到。
那年小米手機又賣爆了。
我們分析小米的崛起史,發現其實就是一部“價格屠戮史”。
比如,小米手機,它的配置對標蘋果,而價格砍半。
2013年蘋果5S售價5999元,而小米3是1999元起;2024年小米15Ultra以12GB+256GB版本6999元的價格,對標同配置iPhone16的12999元。
又如小米汽車,SU7效能對標保時捷,而售價僅為後者的六分之一。
2024年推出的小米SU7Max版,起售價25.99萬,而保時捷TaycanTurboS起價超150萬。
這套“硬體不賺錢、生態補血”的玩法,在房地產領域同樣致命:
若按照雷軍的小米模式開發,減去地價成本,房價比周邊二手房低40%以上。
哪怕開發房子不值錢,他透過全屋智慧化家居如智慧門鎖、家電租賃等增值服務,也可以實現盈利,收益率達8%。
這就是小米帝國期望中的模式,便宜不是偷工減料,便宜是大規模下的高效能,還有就是經營品牌,足夠龐大的群體支撐,說文明一點是口碑效應,說直白一點就是培養一大批腦殘粉。
當開發商還在算容積率,雷軍的小米模式已在算使用者終身價值。
這就是“馬車伕對戰特斯拉”的既視感。
3
“偏執狂”蓋房子
我們知道,2025年的中國樓市,正遭遇三重絞殺。
首先是庫存堰塞湖。
當前,7.5億㎡待售面積,9000萬套空置房,足夠3億人居住。
比如東北某資源枯竭型城市,新建商品房空置率超40%,房價較峰值跌去60%。
其次,是接盤俠斷層。
從人口結構來看,90後比80後少3100萬,00後購房意願下降50%。
深圳某中介透露,00後客戶看房時必問“周邊充電樁覆蓋率”。
再次,是消費降級。
年輕人寧願花30萬改裝房車,也不願背上30年房貸。
成都某房車營地資料顯示,週末入住率達90%,使用者多為“數字遊民”。
顯然,傳統藥方已然失效。
降首付、放開限購等800餘項政策刺激下,樓市仍如“陷入流沙的駱駝”。
而雷軍的解法絕對更狠,因為在用網際網路思維重構房地產價值鏈條:
一是去金融化。
比如,徹底剔除投機屬性,房子迴歸“居住工具”本質,房產證明確標註“10年內不得轉售”。
二智慧化。
透過連線全屋智慧裝置,讓房子像手機一樣“越用越增值”。
比如北京某智慧社群,業主透過系統報修,響應時間從48小時壓縮至2小時。
當開發商還在為“保交樓”焦頭爛額,小米已謀劃用AI眼鏡操控智慧家居。
這哪是蓋房子?
分明是在造“可居住的智慧手機”!
當“房住不炒”遇上“小米不賺”,政策與市場的角力,終將倒向更符合國運的一方。
畢竟,年輕人需要的是住得起的好房子,不是炒不動的鋼筋水泥。
當最後一波炒房客在庫存洪流中溺亡,
當最後一座鬼城在AI眼鏡裡化作資料塵埃,
我們終將醒悟——
幹掉房地產的從來不是政策,而是那些堅持“利潤不超5%”的偏執狂。
記住:
在價效比的戰場上,沒有泡沫能夠倖存!
加經濟學人小助手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閱讀連線。
▼ 經濟學人小助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