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朋友聊聊印巴之間為什麼總打仗

前些天曾經做過一期音訊節目,跟小朋友們談了談關稅是什麼,以及它的作用(點選閱讀:跟小朋友講講什麼是“關稅”,它有什麼用)。原本這周想和小朋友們繼續把這個話題聊完。不過昨天晚上發生了印度攻擊巴基斯坦的新聞,一夜之間,全世界媒體主要關注物件從貿易關稅戰,變成了兩個擁有核武器的世仇國家之間的熱戰。
所以今天先和小朋友一起聊聊為什麼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總會爆發這樣的衝突,看看我們可以從他們之間的歷史仇恨中借鑑到什麼。
音訊長度7分35秒,我也將文字稿放在下面給各位家長們作為參考。
小朋友們大家好,就在今天凌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發生了軍事衝突,這成為了全世界都密切關注的熱點新聞。
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我們重要的鄰國,這兩個國家也都擁有核武器,因此當兩個國家發生衝突,尤其是可能進一步激化成戰爭時,和我們也會有很多關係。所以我們今天來聊聊這個話題吧。  
這次衝突的起因,是上個月也就是4月22日,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發生了恐怖襲擊事件,造成了20多名平民的死亡。
克什米爾這個特別的地區,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經常爆發衝突的地方。印度認為這次恐怖襲擊是巴基斯坦支援的恐怖分子實施的,雖然巴基斯坦否認了這個指責,印度也沒有公佈更多的證據,但印度還是在今天對巴基斯坦發射了多枚導彈,宣稱攻擊了9個有恐怖分子的地點。  
印度已經超過了我國成為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巴基斯坦也是世界上人口第五多的國家。這兩個國家可以說是世仇了。這次只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這些年很多次衝突和戰爭中的最新一次。在過去幾十年中,光大型的印巴戰爭就有三次,中小型的衝突更是達到了十幾次,算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火藥桶之一了。 
但小朋友你知道嗎,其實從基因學上看,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可以算是一個民族,那這對貨真價實的兄弟國家,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仇恨呢?  
那就要慢慢說起了。  
巴基斯坦和印度都是南亞國家,這片歐亞大陸正南邊凸起的部分,也被叫做印度半島或者印度次大陸。  
印度這個詞的來源,是來自印度河,也就是Indus River,這條河發源於我國青藏高原,穿過克什米爾地區,進入巴基斯坦,最終流入印度洋的阿拉伯海。而古代西邊的波斯人、希臘人,就把印度河以東,喜馬拉雅山以南的地方叫做印度了。
但是在歷史上絕大部分時間裡,這片土地上都是分成很多很多個小國家。
只有2000多年前信仰佛教的孔雀王朝,以及四五百年前蒙古人建立的莫臥兒帝國,曾經短暫地統一過印度半島。所以過去幾千年間,印度更多是一個地理或者文化上的名詞,而不是指某一個國家。  
現代我們熟悉的,作為國家概念的印度,是從英國殖民者入侵這片土地開始的。
當時英國人憑藉遠遠領先的軍事、經濟和科技水平,佔領了南亞大部分的土地,給這裡起了個名字,叫做British India,也就是英屬印度。之後又把這片土地統一稱為“印度帝國”,並讓當時的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當上了“印度女皇”。
從這個時候起,全世界開始逐漸熟悉和接受了一個叫做印度的國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各個殖民地國家開始了追求獨立的運動。而英屬印度也在二戰後獲得了獨立。  
但在印度獨立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很嚴重的困難:大多數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主要居住英屬印度中部;但也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印度人,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分別居住在英屬印度的東部和西部。
雖然他們只是信仰不同,並不是真正的種族差異,但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一直利用宗教分歧來維持控制民眾,強化了宗教信仰的群體意識,也就是讓不同信仰的民眾覺得其他信仰的人和自己不同這讓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矛盾衝突愈演愈烈。  
最開始印度教的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還能合作推動獨立運動,但隨著獨立越來越臨近,雙方的矛盾越來越大,穆斯林們很擔心因為只佔據四分之一的人口,而在未來的印度被歧視打壓,因此要求成立獨立的伊斯蘭教國家。雙方還因此發生了死傷數千人的流血衝突。  
二戰後英國的國力衰弱,印度又發生了獨立起義,因此在1947年,為了儘快從印度脫身,英國決定將印度分開變成印度教徒為主的印度,和穆斯林為主的巴基斯坦,也就是歷史上的“印巴分治”。
這個匆忙決定就給了幾周的準備時間,也沒有經過認真規劃。無數生活在印度境內的穆斯林們被迫遷往巴基斯坦,而生活在巴基斯坦境內的印度教或錫克教徒們則被迫遷往印度,在這個過程中,上千萬人流離失所,上百萬人失去了生命,是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悲劇之一。  
而其中我們前面提到的克什米爾地區也是印巴分治的後遺症。當時那裡的統治者是一名印度教徒,但大部分的居民則是穆斯林。所以雙方都認為克什米爾地區應該歸自己,於是在這裡大打出手,也就是第一次“印巴戰爭”,最終各自佔據了一部分的克什米爾地區。而這也成為後續幾十年間,印度和巴基斯坦不斷發生流血衝突的主要原因。
所以當我們今天看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發生衝突時,也需要了解衝突背後的原因。
最近的原因或許是上個月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發生的恐怖襲擊,遠一些的原因則是1947年的印巴分治引發兩國之間的矛盾和仇恨,但更遠,則可以追述到英國殖民統治期間,刻意引發原本一個民族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分歧和敵視。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歷史學家都認為英國應該為印巴衝突承擔很多責任的原因。
但如果我們把所有原因都簡單歸結到英國的殖民統治,也會忽略一些其他的重要問題。
要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經獨立了近80年,在這段漫長時間中,兩個國家並不是沒有機會實現和平和和解,但一些領導人以及很多激進分子為了自己的想法或者利益,不斷激化兩國的矛盾,在民眾之間宣揚仇恨,製造衝突,這些同樣是導致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一直有衝突的原因。  
比如印度的國父甘地,是一位全世界都很敬仰的和平主義者,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獨立後,他努力宣傳兩國之間的和平,希望調節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衝突,而隨後就被自己國家的激進印度教徒所刺殺。  
今天的內容,主要是跟小朋友們介紹一下印巴衝突的歷史背景,我們需要了解歷史,避免類似的錯誤再次發生。但如果我們只是把問題歸咎於歷史,那就可能只是陷入迷茫甚至仇恨。所以學習歷史知識只是基礎,更重要的,是要去思考和尋找,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不遠的未來,當小朋友們長大之後,將會成為這個世界的主人。我相信,透過你們的努力,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和平和美好。
特別說明:因為微信又……“改版”,現在如果沒星號的話,基本就很難看到我們的文章推送了,所以勞煩大家將我們公眾號設成“星標”。多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