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人們
有沒有覺得自己表面上是個正常人
背地裡卻有很多奇怪的行為
比如
踏進公司的大門沒多久
人就開始犯困

站在高處
腦袋裡竟然開始幻想

一坐上車就頭暈、噁心
不停地徘徊在嘔吐的邊緣

有些食物
別人形容地再怎麼好吃
你也會下意識抗拒,一口都吃不下去

以上,如果你完美對號入座
不要慌
有這些表現,其實是身體在偷偷保護你!

有些人本來睡得飽飽的
感覺元氣滿滿
但是在公司呆了一陣之後
莫名其妙又犯困、眼乾、胸悶、腦發懵

這跟睡沒睡飽都沒啥關係
你很可能是得了“病態建築綜合徵”!
別擔心
得這種病不是你的問題
而是建築內空氣的毛病
目前醫學上認為
是室內的裝修材料、辦公物品揮發甲醛
和常年開空調、門窗緊閉
導致了

說人話就是,空氣質量很差
誘發了病態建築綜合徵
讓你出現了這種疲勞、頭暈、犯困的感覺
有些人還會覺得

但這都不是啥大事兒
因為這個病不會讓你確診出啥真毛病
只是公司限定版“哪哪都不舒服”
只要一離開辦公大樓
你又啥毛病沒有了!

所以犯困、憋悶、不舒服
可以多下樓走一走


你有沒有過這種情況
站在高處的時候
明明很害怕
但卻產生了一種想往下跳的衝動

別擔心
這叫做“高地現象”
是一種大腦自我保護的現象
你在高處的時候
大腦會啟用你的生存本能
讓你下意識往後退
但身體裡的平衡和運動系統
沒感受到周圍有啥東西推了你
只能給處理意圖的大腦前額葉皮層彙報

此時的前額葉皮層
同時接收到了
生存本能發出的 “身體正在後退”
和平衡和運動系統的 “沒有推動外力”
完全衝突的兩個資訊
一下就把前額葉皮層的CPU給乾燒了
不知道你到底想幹嘛
但必須得給你剛才的行為一個合理的解釋
就開始瞎琢磨

最後就變成了

而且你越是焦慮、恐懼眼前的危險
大腦就會更加保護你發出強烈訊號
弗洛裡達州立大學的Hames教授
在調查了431名大學生後,證實了這點



有這樣一種人
一坐車就頭暈噁心
嚴重點甚至還會嘔吐


首先,暈車就不是病
而是一種生理反應
我們的內耳有一個前庭系統
可以幫助身體判斷我們
在坐著、躺著、靜止還是移動

當我們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
前庭就會把移動訊號傳送給大腦
但是如果你的眼睛
沒有看著移動的東西
而是盯著一個地方看
就會給大腦傳送靜止訊號

但為了保護你
大腦就開始推測
你丫是不是吃錯東西中毒了
於是
意識到這點的大腦
為了幫你清除體內可能存在的毒素
趕忙刺激大腦的嘔吐中樞
引發嘔吐反射


因此,一坐車就頭暈嘔吐
可不是你有啥病
只是大腦擔心你中毒了
想趕緊幫你催催吐!

讓眼睛重新發送正確的移動訊號
大腦沒這麼混亂
自然就不會讓你頭暈嘔吐了!


從小到大
因為不想吃蔥、香菜、番茄、蘑菇……
不知道捱了多少頓批評

但只有你懂
有些食物實在接受無能
吃一口就想立馬吐掉
甚至光聞到味就會嘔吐

我懂!
挑食還真不是你矯情
可能是大腦在幫你躲避過敏物質!
《Nature》頂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
一旦攝入過敏原
就會啟用大腦中的厭惡反應區
(孤束核、臂旁核、杏仁核)

厭惡訊號一路從神經傳導到
協調嘔吐反射的延髓嘔吐中樞
它接收到厭惡反應區的訊號後
會透過神經繼續傳送指令到胃腸道、膈肌等
引起胃腸道逆蠕動
讓你感到特別的噁心不適,產生嘔吐
所以說
那些讓你吃一口、聞一下就想吐的食物

你以為自己是真的矯情、挑食
實則是大腦中的厭惡反應區在守護著你
怕你過敏!

綜上所述
就是你以為自己有病
其實是身體在偷偷保護你的4種表現了


參考文獻
1.Hames, J. L., Ribeiro, J. D., Smith, A. R., & Joiner Jr, T. E. (2012). An urge to jump affirms the urge to live: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high place phenomenon.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136(3), 1114-1120.
2.維基百科.Anxiety sensitivit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xiety_sensitivity
3.智庫百科.高地效應
https://wiki.mbalib.com/zh-tw/%E9%AB%98%E5%9C%B0%E6%95%88%E5%BA%94
4.How does the dizzying motion after-effect (from spinning on a swing) affect hand-eye coordination?. UCSB. [2021-03-11].
5.Florsheim, E.B., Bachtel, N.D., Cullen, J.L. et al. Immune sensing of food allergens promotes avoidance behaviour. Nature 620, 643–650 (2023).
6.Nalivaiko, Eugene; Rudd, John A; So, Richard HY. Motion sickness, nausea and thermoregulation: The “toxic” hypothes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