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過年,原來和中國有這麼多不同

▲ 新加坡眼,點選卡片關注,加星標,以防失聯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雖然全球華人都過新年,然而不同地方因為地域和文化差異有著不同的習俗。那麼,新加坡的春節習俗,就讓新加坡眼來帶你一探究竟吧~
1.排隊買肉乾
新加坡人對於肉乾簡直不要太迷戀,就這麼買買買,把肉乾企業都推上市了。
在春節期間,新加坡各大肉乾店的門口往往會出現長長的購買人潮。
就算肉乾在過年期間漲價又怎樣,根本沒在怕的啦!反正過年本來就是要點儀式感的嘛。
用炭火烤制的豬肉乾,油光紅豔,微微帶一點焦,切成四方形,吃下去甜甜的


新加坡許多老字號的肉乾店,包括林志源、美珍香、胡振隆等,都在牛車水。每逢過年,這裡都會舉辦年貨市場,吸引大批民眾來買年貨!

2.插頭香

新年開始,搶頭彩討個吉利,是從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民間習俗。各寺廟在新年伊始首開廟門,搶第一拜、插上的第一柱香稱為“頭香”。
香火鼎盛的四馬路觀音堂,是本地人氣最旺的插頭香地點。另外比如天福宮,韮菜芭城隍廟這些著名廟宇,除夕夜也有熱鬧隆重的各種活動。


除夕夜當晚,上萬信眾忍著濃煙刺眼、香灰淋身之苦……只為爭在大年初一的第一時間插頭炷香!
他們相信,在大年初一第一個將香插在廟裡的香爐,可為自己帶來一整年的好運。
每年為了搶頭香摔倒受傷的人也不少!為了安全,廟宇的工作人員當天都會全副武裝,戴著眼罩和手套,避免眼睛被煙燻,雙手被香燙著。

3.換新

新加坡人一到過年從裡到外都要換新。
過年前大掃除、過年穿新衣只是最基本的操作,其他如床單被套也都一律要換新的!要是自己忙不過來,還會請“臨時工”幫忙,所以窗簾清洗公司、家政服務公司在過年前生意特好!
說到穿新衣,很多本地人在過年期間還會穿上紅內褲哦!過年期間打麻將的時候,或許就能帶來好運和手氣呢~

4.包紅包

在新加坡,有一套獨特的包紅包“潛規則”,如果不懂簡直分分鐘露怯啊!
首先,只有已婚人士才有派發紅包的資格。
因為本地人認為,未婚男性送晚輩紅包,會難以娶妻;未婚女性送晚輩紅包,會難以嫁人!(單身汪表示根本沒影響啊…)
過年前在ATM機器前換新鈔票的民眾
其次,紅包裡包的得是吉利數字,如6元、8元、10元、20元、28元等。要是見到樓下的清潔工、保安等,也會包個2元紅包給他們,表示心意,將好運和祝福傳遞給大家。

5.換橘子

在中國,去親友家拜年,總要帶上一些禮物,例如盒裝糖果、果籃等。但在新加坡,帶兩粒柑橘就夠了!
桔有“吉”之意,廣東話中“柑”與“金”同音,兩粒柑橘象徵著“大吉大利”、“兩粒黃金”和“好事成雙”。
拜年時,把兩粒柑橘放在小紅袋裡,方便攜帶。
但這種習俗本地人不稱為“送柑”,而是“換柑”,因為客人臨走時,主人也會回贈兩粒柑橘,有互贈吉祥的寓意。據說這是源自潮汕地區,新加坡潮州人不少,久而久之也成為各籍貫通行的習俗。

6.看舞獅

在中國很多地方只在鄉村才能偶爾看到舞獅,但是新馬一帶過春節,舞獅是大事!
新加坡人喜歡在新春佳節請醒獅隊到家裡助慶,做生意的人也喜歡在新年伊始請醒獅隊到公司或店鋪去,為的是討個好彩頭。
隨著鑼鼓聲響起,醒獅慢慢地走進屋內,在裡面繞一圈。在一些空間較大的地方,舞獅還會表演“採青”,將青菜和紅包懸掛在高處,讓醒獅獵取,撕碎後再從獅口吐出。因為生菜諧音“生財”,“採青”預示著你來年“生生髮發”!
在新加坡,舞獅還會用橘子擺出“花開富貴”和“步步高昇”等祝語,甚至擺出萬字票號碼!此時,許多觀眾都會趕緊把號碼記下來,準備去買彩票呢!
有人會覺得鑼鼓聲擾人,但對大多數新加坡人來說,可是希望鑼鼓聲越響越好,因為他們相信這會趕走厄運,為來年帶來好運。


根據網上資料,不包括採青紅包在內,請兩頭舞獅採青的費用從388新元起跳,舞龍舞獅加採青則最低888新元。舞龍舞獅加跳樁表演則是1688新元起。不過,收費還要考慮表演時間長短、守時及路途是否遙遠等。
除了過年,新店開張也會請舞獅。別以為只有傳統的店鋪才會遵從這種看起來有點兒“土氣”的習俗。在新加坡,就連國際名牌在本地開店也會這麼做!
舞獅就連新加坡電影娛樂界也有涉足哦~新加坡導演梁志強,從賀歲片的地位來說,大概相當於“新加坡的馮小剛”。有一年他的賀歲片《獅城決戰》,就是取材於新加坡醒獅隊。

7.賞花燈

春節賞花燈怎麼能錯過新加坡的牛車水呢~
每年的春節,牛車水街頭都會出現生肖年的主題燈籠。
牛車水的花燈非常適合拍“到此一遊”的照片呢~
除了牛車水的主題燈飾,“春到河畔”,也是過年賞花燈的好去處!
新加坡的“春到河畔”,就像是中國的廟會。自1987年首次舉辦以來,每年都會吸引大批本地人和遊客參觀,已成為新加坡人的過年習俗。
“春到河畔”每年都少不了12生肖和財神爺造型的大型燈飾,另外還會根據每年的不同主題,裝置其他燈飾。
主辦單位每年也會邀請來自中國各地的表演團體,在臺上呈現雜技、歌舞、戲曲等表演。現場還有一些遊樂設施,以及猜燈謎等好玩的遊戲活動,讓小朋友玩得盡興。

8.迎財神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是“迎財神”的日子。信眾相信,如果想得到財神爺的眷顧,使家宅財氣瀰漫,財源滾滾,生意興隆,就要在這一天慎重地迎接財神入屋!
接財神有許多講究,例如要根據個人生肖,檢視迎財神吉時,在吉時進行。迎接財神前先沖涼淨身,換上新衣服,還要把家裡的電燈全部開亮,財神才會注意到你哦!
9.撈魚生
和北方人過年必吃餃子一樣,新加坡人過年必備的一道菜就是魚生。
以前,許多人會選在大年初七這天撈魚生,慶祝“人日”(相傳女媧在這天用黃土造出了人,人類就以這一天為自己的生日)
但現在,許多人幾乎都是從初一以前就開始撈,到年十五元宵還在撈,只要是過年期間跟親友聚餐,都撈魚生,以求在新的一年撈得風生水起,步步高昇!
撈魚生的各種食材,都有相應的意頭。例如魚生是“年年有餘”、芝麻,花生是“榮華富貴”、薄脆片是“滿地黃金”、醬汁是“甜甜蜜蜜”等。撈魚生時,放入各種食材要大聲說出那種食材所代表的寓意,以討個吉利。
然後,大家會圍在一起,用筷子把魚生高高夾起,夾得越高,代表新的一年賺得越多!撈到滿桌都是“料”也關係,甚至大家喜歡看到“桌面狼藉”的樣子,寓意“遍地黃金”,福運多到溢位來!
10.避年
新加坡人平時工作忙碌,難得有連假,許多人會選擇出國旅遊。
過年也不例外!新加坡農曆新年放兩天公假(初一和初二),如果碰巧連著星期六和星期天,就有四天連假!
人在國外,就不用到親友家拜年,更不必花錢派紅包了,這不是“避年”嗎?一些人確實有“避年”心態,但也有很多人是全家一起出國,到了國外也照樣吃團圓飯、派紅包,全家團聚迎接新年的意義保留,只是換了個地方而已,又何樂不為?

11.掛蒜

本地的福建人保留了“掛蒜”的民俗,用紅紙把兩顆蒜包起來,掛在門上。


蒜和“算”諧音,“掛蒜”寓意“有得算”,在家掛蒜,錢多得讓你慢慢算!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在客廳掛蒜,諧音“聽(廳)算”,意思是在新的一年,各種事情都能按自己的意願進行,有劃有算。
那麼各位網友,除了文中提到的這些新加坡習俗,你們在過年的時候,還有什麼其他習俗呢?歡迎在評論裡留言和大家分享一下哈~~~
HQ丨編輯
HQ丨編審
免責宣告:

1.凡本公眾號註明文章型別為“原創”的所有作品,版權屬於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註明:“文章來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眾號註明文章型別為“轉載”、“編譯”的所有作品,均轉載或編譯自其他媒體,目的在於傳遞更多有價值資訊,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相關閱讀
  • 她把20多位非遺傳人帶到新加坡,只為延續這場32年的文化盛宴
影片直播
新加坡眼旗下影片號你關注了嗎?
點選下面影片,檢視更豐富的內容!
直播等你來看,點選下方預約起來!
想第一時間瞭解新加坡的熱點/突發新聞,可關注新加坡眼旗下“看南洋”微信公眾號,同步下載新加坡眼APP,不失聯。
跟進新加坡時事,點選文末閱讀原文Read more

相關文章